close

內容來自sohu新聞

財政部官員:社會改革應作為十三五改革重點



劉尚希:社會改革應作為“十三五”改革重點

本報記者 周瀟梟

實習記者 白姣霞 北京報道

10月29日,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。全會指出未來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,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,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;構建發展新體制方面,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,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,提高政府效能,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,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、稅收制度,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等。

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,該如何應對?未來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,穩增長要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嗎?全會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,“十三五”期間各項改革處於什麼關系,如何協調多項改革?牽涉甚廣的財稅改革,該如何推進?就此,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瞭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。

劉尚希認為當前正處於一個轉型升級的理想狀態,應通過體制改革來營造有利於經濟增長的環境,帶來經濟長遠穩定的增長。他尤其提到此前被忽略的社會改革,應該放到更重要的位置。

不用過分擔心經濟增長的問題

《21世紀》:公報提出未來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,此前經濟增速下降,“穩增長”是否要放到更重要的位置?

劉尚希:就現在的宏觀形勢來看,不用過分擔心經濟增長的問題。當前國內有很好的轉型條件,如人口老齡化使就業壓力大大減輕、居民收入增速較高等,可以支撐將重心放在轉型升級上。

人口老齡化帶來很大的養老壓力,適齡勞動力減少,人口紅利也隨之減少,這似乎是一個壞消息;但同時,就業壓力不是太大,現在轉型升級不會帶來大量失業的問題,這又是一個好消息。如果現在我國適齡勞動力處在高峰期,經濟增速的趨緩,會導致大量失業,逼迫短期政策擴張,穩增長就不得不擺在首先。我們當前面對的情形恰恰不是這樣,從而變為一個有利條件。

居民收入的提高,造成企業成本的上升,給企業造成瞭更大壓力。這似乎又是一個壞消息。但這種壓力可迫使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,來消化人力成本。與此同時,居民收入的增長,能拉動總需求,能促進消費的平穩增長,這又是一個好消息。

本利攤還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轉型升級需要有一定下行壓力,當然這個壓力需要有個度,現在經濟增速趨緩各方都可以承受,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。經濟增長趨緩給市場帶來瞭一定的壓力,企業轉型升級就會有動力;在經濟普遍上行的時候,企業都能賺錢,市場不會去轉型升級,也沒有必要。

政府要有定力,短期的政策有必要,更要關註長期改革。經濟增長是一個結果,政府不應緊盯著經濟增速這一結果,應致力於營造更好的環境,積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因素,促成經濟的增長;通過切實的改革,讓市場各方對中國經濟前景更有信心。

現在政府在力推“簡政放權”等改革,改革有進展,但低於預期。改革還需要全力往前推,穩增長的短期政策要和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,不能過於往前。

國傢戰略需要推動社會改革

《21世紀》:公報要求構建發展新體制,那麼在“十三五”期間應該尤其註重什麼方面的改革?

劉尚希:全面綜合的改革聚焦在政府改革,未來要推動政府全方位的改革,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、政府和社會的關系等。

經濟改革,主要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,政府應在哪些方面放手,比如價格改革等。社會改革,主要處理政府和社會的關系,這塊要重點關註,應作為十三五改革的重點來抓。

國傢戰略需要推動社會改革。比如創新驅動,若隻局限在經濟領域,解決不瞭問題;創新牽涉到科教體制改革,需要培養本土人才。隻有實現人力質量紅利的積累,才能為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基礎。

比如事業單位改革,若改革順利的話,能減輕財政負擔,還能激發更多活力。

比如公共服務的提供。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,隻靠政府是不夠的,還需要發動社會組織,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,由社會組織提供更多公共服務;發動社會組織,參與到扶教、扶貧的行動中去。

教育、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充分供給,能縮小貧富差距,提升人的能力,避免貧困的代際傳遞,有利於社會的長期穩定。現實中,即便想辦公益性學校或醫院的設立都很困難,因為有形無形的障礙仍很多。

還有監管問題。隻靠政府監管管不過來,需要培育行業自律組織。自律意識的形成,能避免過度市場化、唯利是圖帶來的各種扭曲,各種假冒偽劣產品橫行,不講誠信道德等問題。

社會改革需要充分相信群眾,能把自己的事情管好,真正依靠群眾來管理社會,政府也能從繁重的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。

現在社會改革存在條塊分割的問題,事業單位改革、科教改革、醫療衛生改革、社保、社會組織改革等,都是單獨進行。社會改革也需要全盤考慮,有一個整體方案,除瞭經濟、政治、生態文明領域的改革,其他都可以裝進社會改革來統籌考慮。

社會改革就是讓社會實現自我管理,自我約束,這可以化解很多社會矛盾,也能帶動其他方面的改革。社會改革有利於形成一種共同體意識,提高公民的公共責任感。社會需要填補政府和市場的空缺,政府大包大攬,管理太多事務,一則管不好,又容易對市場造成幹預;社會組織的健全,有利於凈化市場,彌補過度市場化,市場行為短期化、投機化等問題。

《21世紀》:全會提出,堅持創新發展,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傢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在這樣的要求下,政府的改革應如何進行?

劉尚希:當前各方面都在大力支持創新。現在地方鼓勵創新的辦法有所改進,但主要還是給錢,定一個比如高新企業的標準,讓企業自行申報,申報通過就給錢。而且政府投入的資金分散在不同部門,各個部門間不通信息。

有些企業可能就將主要精力放在套取政府資金上,減少瞭真正創新的活動。因為創新往往要投註很多精力,可能幾年之後才能看到成效;但政府補貼當期就能拿到,相對容易,也能成為企業利潤。政府對創新的資金補助,動機是好的,卻異化瞭企業的行為,也汽車貸款房屋信貸增貸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。

政府的政策是用來激勵企業,應當是一個配角。比如扶持創新,應針對企業在創新上真正碰到的問題,對癥下藥來解決,有時候不僅僅因為缺錢,企業可能是缺人才、好的環境,是一些機制體制的因素阻礙瞭創新,錢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。

財稅改革應與政府改革互動

《21世紀》:財稅改革在“十三五”處於什麼位置?財稅改革推動似乎比較困難。

劉尚希:財政是作為一個切入點,來帶動政府改革。比如,預算改革就是通過預算來體現政府活動范圍和方向,也借此約束政府行為。

財稅改革在技術層面上,表現為全口徑預算、中期財政規劃、政府資產負債表等,這些實際上都是為推動政府的改革,比如中期財政規劃和政府決策方式相關,政府決策要從年度為主,到要和中期結合起來,未來可能還要有更長遠的戰略規劃。

財稅改革困難,是因為涉及到政府各個部門的利益,還涉及到政府和人大的關系。比如預算改革就涉及到各個部門的利益,現在改善財政資金的使用隻能在增量上做文章,通過整合資金來提高使用效率,存量資金屬於部門利益,難以調整。

預算改革要想有效推動,需要政府改革的有效推動。如何打破部門利益的藩籬,讓預算資金的分配使用上更有效率,需要優化政府間橫向部門權力的配置問題。現在部門主義盛行,協調的成本越來越大,預算改革推不動,政府的效率也會大大下降。

另外,中央和地方關系,如何發揮兩個積極性,既是財政問題,也是政府改革的問題。

現在有一個問題是,把財政改革貶低為一個部門的改革、一個技術化的改革,這樣的話就起不到作用,財政改革是整個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點,通過財政改革去推動政府的改革,但也需要政府改革配套聯動,進而帶動經濟、社會等其他方面的改革。

新聞來源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china/20151030/022423623995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imskath88 的頭像
    simskath88

    simskath88的部落格

    simskath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